合肥企联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协会中心
协会简介
企联章程
组织机构
部门设置
协会媒介
代管协会
新会员入会条件
入会条件
邀请函
申请表
登记表
团体会员
新闻综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综览>> 新闻综览
“十二五”期间中国政策重点或转向富民
更新日期:2010年10月14日  浏览次数:次   字体【
 10月15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将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昨天,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或将重点关注如何解决富民、解决分配不公等问题。

  防止分配问题越积越难

  “(对分配问题)如果没有有效的战略和对策加以解决,任其发展下去,问题将会越积越难,局面可能会变得非常恶化,以至于到不可收拾的程度。”

  此前,中国政策的重点主要是“强国”,而“富民”接下来可能将成为政策的重点选择。

  对于如何框定中国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的“大蓝图”,周天勇认为,“十二五”规划应着力加以综合解决的是: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居民收入比重下降、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收入差距大、收入分配不公平、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十二五”期间应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促进城市化和人口区域间流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

  在周天勇看来,目前中国收入分配出现的不可轻视的格局是:居民收入分配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持续下降;城乡差距在继续拉大;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拉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如果没有有效的战略和对策加以解决,任其发展下去,问题将会越积越难,局面可能会变得非常恶化,以至于到不可收拾的程度。”周天勇认为,“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与改革中,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提高居民收入分配在GDP结构中的比重,控制和缩小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居民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应打破传统思维谈分配

  解决分配不公,并不是“公要多一些,私要少一些”才能保证分配公平;也不是说,通过计划的手段进行再分配,就能解决分配公平问题。

  要富民、要解决分配不公,“十二五”应当怎么做?对此,周天勇认为,不能只在公有与私有、计划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公平与效率这样一些关系上绕圈子,要从传统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

  周天勇进一步解释说,比如在所有制结构上,并不是“公要多一些,私要少一些”才能保证分配公平;也不是说,通过计划的手段进行再分配,就能解决分配公平问题。“在国内,越是国有经济比重高和人民群众创业不足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省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如中西部省份;越是创业活跃和个体私营经济比重大的省区、市场经济发展较成熟的省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小,如东南沿海江浙等地。”

  周天勇给出的建议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发展服务业,转移剩余劳动力,减少剩余和失业劳动力,并且努力改善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推进工资集体谈判制度,提高居民收入。要鼓励创业,对于能够增加就业的投资,应当降低税负,清理收费,禁止乱罚款。

  “窝在农村里的人太多了。”早在今年8月,周天勇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就曾表示,转移出目前过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和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进而使剩余劳动力向工业,特别是向服务业转移,才能解决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及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因此,需制定一个加速城市化和人口流动的战略。”他建议,在“十二五”期间开征“耕地撂荒税”——在劳动力转移外出时,使农民能将耕地转移给种粮大户耕种,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向城市的农民,也能获得比务农高的务工收入。

  此外,他还建议,在“十二五”期间,制定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以及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按照周天勇的估计,如果从“十二五”开始,加速发展服务业,吸收大量劳动力,不但会大量减少失业贫困人口,还能使产业结构向充分利用劳动力改善,增加居民收入,缩小居民间收入差距。

上一篇: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将明确四大定量指标   下一篇:5大因素制约我国汽车零件行业健康发展

合肥市企业(企业家)联合会 合肥市工业经济联合会
地址:合肥市庐阳区霍邱路6号 邮编:230001 EMAIL: 1161590375@qq.com TEL: (0551)65136583 FAX: (0551)65136583
 技术支持:新干线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9023400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1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