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年)正式公示。规划表明,至2020年,合肥经济 圈将形成“一区、五轴、三带、多组团”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体系;未来合肥、淮南、六安、巢湖、 桐城五市中心城区,通达运输通道的平均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同时推出“合淮双城记”行动, 谋划发展以合肥、淮南为中心的双城式、复合型都市区。根据该《规划》,届时合肥经济圈国内生产 总值预期达18000亿。
[结构] 五大“骨架”撑起巨人
据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介绍,未来十年合肥经济圈将形成“一区、五轴、三带、多组团”的 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体系。远景由点-轴模式向网络化模式发展。
该空间结构体系具体包括:由合肥市中心城区、淮南市中心城区、六安市中心城区、巢湖市中心 城区、桐城市中心城区以及环巢湖地区等组成的城镇密集区。聚合合肥经济圈区域发展的“心脏”形 成“一区”;东西向合巢芜发展轴、合宁发展轴、合六发展轴三条,南北向合桐安发展轴、合淮蚌发 展轴两条,构筑该经济圈区域发展的“骨架”即为“五轴”;而“三带”则形成该经济圈区域发展的 “动力”,是指沿江发展带、沿淮发展带和环巢湖发展带;“多组团”是指支撑合肥经济圈经济发展 的功能组团,大力推进三河-杭埠-同大、水湖-曹庵-杨公、谢集-八公山风景区-寿春以及双港-新渡 城镇组团建设等。
[交通]四大“动脉”加速奔跑
经济圈区域交通体系布局方向也再次指明:形成由六合宁区域通道(东西向经过城镇合肥、六安、 肥东、全椒、金寨、叶集镇、三十铺镇等)、沿江区域通道(东西向经过城镇和县、含山、无为、枞阳、 二坝、高沟等)、京福区域通道(南北向经过城镇合肥、淮南、巢湖、铜陵、蚌埠、肥东、长丰、肥东、 双墩、长临河、二坝等)和合安区域通道(南北向经过城镇合肥、肥西、庐江、舒城、桐城、安庆等) 所构成的四大运输通道基本框架。
在此框架下,未来合肥、淮南、六安、巢湖、桐城五市中心城区通达运输通道的平均时间,将控 制在20分钟以内,肥东、肥西、长丰、凤台、含山、庐江、舒城等县县城中心通达运输通道的平均时 间,将控制在15分钟以内。
[目标]两大“数字”成就辉煌
据了解。在此次《规划》公示的同时,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诸多近期重大计划也同步成型。其中:
明确提出打造“合淮双城记”行动的目标,合肥滨湖地区也再次被列入“中心”培育。此外,此 次《规划》还就合肥经济圈未来十年区域产业发展与空间组织、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和城镇人文环境 体系等多方面做出了详细“雏形”。最终,经济圈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将控制在1600平方公里以内, 同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18000亿的预期目标,大约相当于上海2008年(13698.15亿)的1.5倍。 (来源:《安徽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