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为四大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财政资金促发展,产业升级注动力。5月8日从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四大产业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修订完善了支持工业、农业、自主创新、服务业四大产业政策,今年将投入16.75亿元资金,给我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为全市跨越赶超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
“真金白银”推动产业升级
市财政局负责人表示,工业、农业、服务业和自主创新产业都是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通过财政资金的支持,能发挥财政的“集中财力办大事”作用,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我市今年预算安排支持四大产业政策发展资金16.75亿元,其中,工业7.5亿元、农业1.25亿元、服务业2亿元、自主创新产业6亿元。2009~2010年,我市市本级财政累计投入四大政策专项资金25.64亿元,政策兑现涉及6776个项目(单位),其中“一企(事)一议”项目32个。
两年来,我市通过制定四大产业政策,对这些产业予以资金支持,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政策带动和财政投入,2009~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户数增加69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820.21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迅速,2010年达到195亿元,是“十五”末的2倍;通过资金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先后引进民生银行、汇丰银行等金融机构,新增安徽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分别为66个和36个;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注入,加快了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推进了新能源企业、公共安全、光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扶优扶强壮大龙头企业
据市财政局负责人介绍,经过修订完善后的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政策共19条,本次政策修订突出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内涵改造、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在工业扶持政策的修订中着重突出了“转方式、调结构”,鼓励扩大有效投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促进汽车、家用电器、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提升产业层次水平,推动冶金、建材等传统行业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按照“扶优扶强、抓主抓重”的原则,支持高成长性工业企业发展,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行业巨头,支持工业小企业加快发展,降低小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发展壮大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政策修订还将侧重于鼓励节能和资源利用,通过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节能产品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合同能源管理以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奖励,推动企业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新认定农业示范区可获奖励
修订完善后的涉农业政策共50条,在加大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农业机械化等支持政策上有诸多突破。诸如新增“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和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这一条款。此外还新增了水库水源保护区造林项目补助,并对原有项目补助标准有所提高。
我市下发相关文件,今年重点建设农业项目300多个,其中包括20个千亩现代农业示范园、16个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和9个现代高效规模农业产业带。今年,我市计划在全市建立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80个,创建省级示范区1个、省级以上标准园5个。
据市农委负责人介绍,通过该政策的修订,不仅有助于我市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还有利于我市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完善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园区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