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月31日,“合肥光谷”暨庐阳2012年工业项目集中开工;2月16日,江淮汽车年产20万台高性能汽油发动机项目奠基;2月22日,合肥荣事达三洋年产400万台冰箱项目一期竣工投产暨二期开工典礼举行;2月27日,两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获批……今年以来,合肥工业战线喜讯不断,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各有大动作,转型升级成为工业发展主旋律。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月22日,在合肥荣事达三洋年产400万台冰箱项目一期竣工投产暨二期开工典礼仪式上,公司董事长金友华兴奋地说,“从去年3月一期项目开工到投产,仅用了11个月的时间,开创了行业新纪录。” 据悉,一期投产后同时开工建设的二期,2013年项目建成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400万台新型冰箱产品。
而2月16日奠基开工的江汽年产20万台高性能汽油发动机项目,所生产的1.5升排量增压、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采用汽油缸内直喷、双VVT、废气涡轮增压等先进技术,提高了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江汽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的建设,正是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汽车节能及排放要求,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掌握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
家电、汽车是合肥的传统优势产业,通过转型升级,大大提升了竞争力,也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来自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合肥预计共有176个新开工工业项目,项目总投资达420.7亿元。
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两产业示范基地入选“国家队”
2月26日,经过十个多月的建设,投资45亿元的晶澳(合肥)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实现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各1GW的生产能力,预计每年可实现产值约100亿元、实现税收20亿元。
一天之后的2月27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了第三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我市“军民结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信息(新型平板显示)·合肥新站区”位列其中。至此,我市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已有3个,占全省一半。
大力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合肥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在“十二五”工业规划六个千亿产业中,平板显示、新能源力争各实现产值2000亿元。2011年,我市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331亿元,增加值373.5亿元,分别占全市的23.4%和25%。
工业发展再树标杆总产值力争5年增长近3倍
工业化是合肥发展的双轮驱动之一,在经济发展大局中处于主导地位。“十二五”期间,在合肥“新跨越、进十强”的豪迈征程中,工业将继续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合肥工业力争总产值从“十一五”末的3768.9亿元增长到15000亿元,实现五年增长近3倍的目标。
“‘新跨越、进十强’的发展目标对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合肥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标已定,合肥正开足马力,奋起直上,续写工业发展的奇迹。
合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