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企联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协会中心
协会简介
企联章程
组织机构
部门设置
协会媒介
代管协会
新会员入会条件
入会条件
邀请函
申请表
登记表
团体会员
合肥经济纵横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合肥经济纵横>> 合肥经济纵横
合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超百万
更新日期:2011年8月29日  浏览次数:次   字体【

 
  “十一五”以来,合肥市大力实施“百万农民转移就业”工程,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目前,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达100.28万人,占全市167.52万农村劳动力的60%,较2008年的67万人新增33.28万人,年均增长22.3%。

  “大建设”成就业转移主力

  近年来,合肥坚持“工业立市”战略,大力发展县域新型工业,增强工业强县富民和吸纳就业的能力。据统计,在全市100多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进入工业领域的有28.8万人,占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的28.7%。

  此外,合肥统筹推进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在迅速改变城乡面貌的同时,也为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提供了大量岗位。目前,全市建筑业从业人员有53.5万人,其中有37.6万人来自本地农村,占全部建筑业人数的70.3%,占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的37.5%,是吸纳、转移农村劳动力最多的行业。

  现代服务业带动大量就业

  早在2008年,合肥市就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重点推进现代物流、商贸、旅游会展、社会服务等领域服务业发展,并在规划引导、开放开发、政策倾斜、资金支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如今现代服务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为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渠道。目前,我市转移农村劳动力中,在交通、仓储及邮政行业就业的有7.8万人,从事个体批发零售业的有9.9万人,转入其他行业的有16.2万人,分别占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的7.78%、9.87%和16.15%。

  培训鼓励农民创业带就业

  近年来,我市着力健全就业服务和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农民转岗就业能力。“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培训农民工320多万人次。同时,鼓励农民创业带就业,鼓励农民工进城进镇从事第三产业,建立农民工创业园19个,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7000多人,带动就业8万多人。

  我市还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农民工工作的实施意见》、《合肥市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试行办法》等十几个政策文件,解决了农民进城就业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市确定了134所学校为定点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学校,还为18.5万农民工建立了工伤医疗保障,有效保障了农民工权益。

  工资性收入成收入主要来源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2010年,合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118元,较上年增长17.4%,其中工资性收入393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2%。2005~2010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由1519.1元增加到3930元,年均增长21%。今年1~6月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293元,同比增加20.4%,其中工资性收入2594元,占59%。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合肥市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所占比重呈逐年增加之势。
 

上一篇:我市下半年八项重点工作助推跨越赶超   下一篇:前7月合肥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升 出口形势持续向好利用外资较快增长

合肥市企业(企业家)联合会 合肥市工业经济联合会
地址:合肥市庐阳区霍邱路6号 邮编:230001 EMAIL: 1161590375@qq.com TEL: (0551)65136583 FAX: (0551)65136583
 技术支持:新干线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9023400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1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