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广东省累计出口空气调节器(以下简称“空调”)1935万台,价值33.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分别增长45.9%和37.3%;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台171.9美元,下跌5.9%。前7个月,经广东省出口空调量升价跌的主要原因有:
一、全球经济回暖及空调消费旺季的到来带动出口增长。2009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出现复苏势头,不仅提升了消费者信心,并且带动了房地产市场回暖,拉动了空调的消费需求,数据表明,美国2-4月成屋签约销售指数连续三个月上升,美国住房建筑商信心指数也连续4个月上升,5月份更是升至近三年以来的最高位,房地产市场复苏迹象继续显现促使空调等家用电器需求上升,加上进入5、6月份空调进入传统性季节旺季,带动广东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
二、近期持续高温推动空调出口需求增加。今年以来,全球气候异常,多国普遍遭遇多年罕见的高温酷热天气,气温冲破数十年来的纪录,如法国今年气温比往年同期要高10℃,巴黎34℃的高温天气持续了三天;芬兰遭遇了75年以来的最高温度,达到创历史纪录的34.2℃,意大利5座城市则创下40度高温。持续的高温天气推动了对防暑降温产品的需求,空调出口企业订单明显增加。
三、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进一步加大。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纷纷加大开拓新兴市场力度,我国对拉丁美洲、印度、巴西等市场开拓效果明显。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广东省对拉丁美洲、印度、巴西出口空调分别激增1.9倍、1.6倍和3.4倍,远高于同期全省空调出口总体增幅,有效拓宽了空调出口空间。
近期我国空调出口仍面临以下问题:
一、新能效标准正式实施后,企业升级转型及库存压力加大。2010年6月1日起,我国定频空调能效新标准开始实施,新其中能效标准由原来的5级调整为3级,同时空调能效准入门槛也有所提高,与现行的标准相比,空调能效限定值提高了23%左右;新标准实施后,现有的3级、4级和5级产品都面临退市命运,同时,国内一批技术力量不高的小企业也将可能遭到淘汰。此外,前期高能耗产品的大量库存也将造成国内空调行业经营压力加重,截至今年6月份,国内空调行业库存保有量仍然在900万台以上。
二、国外环保壁垒增多,加大国内企业出口压力。今年以来,国外市场对于空调产品的环保标准要求不断提升,如美国能源署近期公布了包括空调在内5类产品新的节能标准,该标准将于2012年正式生效,占对美国出口量6成以上的4、5级低能效空调届时将退出这一市场;美国还于近日发布了编号为USB551、USB552的两项通报,主要对涉及冰箱、冰柜、中央空气调节器的测试程序、规则提案和能源消耗标准提出了增加或修订要求,使得我国空调产品检测费大大增加。同时,从2010年开始,欧盟EUP指令(《能耗产品生态设计要求指令》)的实施,对欧盟进口空调的能耗都进行了严格限制,使得空调出口企业面临需要更换制冷剂的成本及其它产品设计调整的成本等,出口压力进一步加大。
三、近期原材料等成本上升,压缩企业利润空间。作为空调主要原材料的铜和铝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价格持续走高,8月9日,上海现货铜报价在57850-58100元/吨,涨650元/吨,铝报价在15310-15350元/顿,涨60元/吨。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直接抬高了行业生产成本,且近期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普遍增长也导致空调制造企业的利润率下降,行业经营难度明显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需警惕空调核心部件压缩机盲目增容扩产加大产能过剩隐患。日前,国内空调业巨头美的与东芝开利共同投资3.5亿元的美芝压缩机二期基地宣告正式投产运营,广东美芝也成为继上海日立、松下万宝之后,国内第三家产能突破800万台的压缩机厂家。上海日立、松下万宝早在去年已完成增资扩产项目,目前产能均在1000万台以上。空调上游行业压缩机厂商集体增产扩容,有望在一定程度上部分缓解因出口订单增加及旺季市场来临国内空调生产跟不上的矛盾。虽然目前空调出口需求旺盛,但空调出口量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整体市场不可能持续放量增长,尤其是当前市场尚存有较大数目的库存压力的情况下,盲目扩大压缩机产能,很可能会重蹈空调业产能过剩的覆辙。
为此建议:一是通过政策引导进一步加快空调企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带动全方位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积极进行自有品牌拓展,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二是加大对国外环保及技术壁垒的研究和预警,鼓励低碳环保产品的研发生产,以适应国内外新的环保标准,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三是持续加强与海外经销商、渠道商的战略合作,积累优质的客户资源和优势市场,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新兴出口市场的开拓力度,实现市场多元化发展,增强抗风险能力;四是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主导作用,实现行业信息实时更新与共享,定期发布预警信号,引导空调市场合理有序发展,防范产能无序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