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企联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协会中心
协会简介
企联章程
组织机构
部门设置
协会媒介
代管协会
新会员入会条件
入会条件
邀请函
申请表
登记表
团体会员
新闻综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综览>> 新闻综览
工业类中小企业出口额前500家分析报告
更新日期:2010年11月12日  浏览次数:次   字体【
国际金融危机始于2008年,进入2009年之后没有表现出好转反而对世界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相继陷入经济衰退,失业率不断攀升,居民消费下降,人们对世界经济前景信心不足。各国政府均采取不同的经济刺激计划,稳定国内经济。纵观2009年全年,世界商品贸易总额为248950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23.1%,其中出口额为123180亿美元,同比下降22.7%。在此国际背景下,我国的国际贸易也出现了大幅下降。2009年全年外贸进出口额22073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了13.9%,其中,出口额12017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了16%。值得欣慰的是,虽然我国外贸进出口额同比下滑,但与世界贸易总体相比降幅要小得多,特别是出口额占世界贸易总出口额的比例,由2008年的8.9%提高到9.76%,成为世界排名第一。


  A 行业分析


     出口多为中低档产品竞争优势依旧存在


  2009年,我国工业类中小企业出口排名前500家(以下简称500家)按出口交货值计算总额为7650.21亿元,比2008年下降了12.26%。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户数212家,出口交货值为3880.63亿元,占总出交货值的50.73%;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企业户数126家,出口交货值为1723.35亿元,占总出口交货值的22.53%;纺织、服装、皮革、羽毛及其制品企业户数为29家,出口交货值为261.59亿元,占总出口交货值的3.41%;仪器、仪表制造业企业户数为19家,出口交货值为265.33亿元,占总出口交货值的3.47%。


  此次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服装、皮革、羽毛及其制品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上述行业企业占500家企业总户数80.4%,出口交货值比重占总额82.18%。


  与2008年相比,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入围500家的户数增加了36家,出口交货值增加了315.73亿元,出口交货值所占比重上升了10.05%;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企业入围500家的户数减少了3家,出口交货值减少了154.67亿元,出口交货值比重上升了0.99%;纺织、服装、皮革、羽毛及其制品业企业入围500家户数比上年增加了12家,出口交货值增加了188.42亿元,出口交货值所占比重增长了1.42%;仪器、仪表制造业企业入围500家户数达19家,与上年持平,出口交货值减少66.54亿元,出口交货值比重略降0.34%。


  2004~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入围500家户数逐年下降,所占总出口交货值的比重也逐年递减,但2009年该行业无论是企业户数还是出口交货值所占比重,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纺织、服装、皮革、羽毛及其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也出现了入围企业户数及出口交货值的双增长;虽然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其器材制造业入围500家企业户数有所减少,但出口交货值所占比重却略有上升。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即便在世界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仍具有较强的产业、产品竞争优势。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出口产品主要是中、低档产品,大部分为日用消费品,有较完整的产业链,产品在质量、价格、性能方面优势明显,在世界经济没有根本好转的情况下,这种优势还将持续存在。

B 沿海综合经济区凸显龙头聚集地位


  2009年的500家企业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比2008年减少了1个省市,分布格局没有明显变化。


  按东、中、西三个经济带划分,东部经济带入围500家企业户数475家,比2008年减少3家,占总户数95%,出口交货值为7264.30亿元,占出口交货值总额94.96%;中部经济带入围500家企业户数为14家,比2008年增加1家,占总户数2.8%,出口交货值为176.68亿元,占总出口交货值2.30%;西部经济带共有11家企业入围,比2008年增加2家,占总户数2.2%,出口交货值为209.23亿元,占总出口交货值2.74%。


  从上表可看出,东部经济带虽然入围500家的企业户数和出口交货值所占比重下降不多,但出口交货值的绝对值却有较大幅度下降;而同时,西部经济带入围500家企业户数和出口交货值绝对值却有较大幅度增长。

     按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区域划分方法,2009年中国工业类中小企业出口额最大500家分布如下:


        东北综合经济区(辽宁、吉林、黑龙江)。该经济区域有12家中小企业入围500家,比上年入围企业户数减少了3家,出口交货值合计272.91亿元,比上年减少了80.94亿元,占总出口交货值的3.57%。


  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该经济区域有79家中小企业入围500家,入围企业户数比上年增加了3家,出口交货值合计1235.91亿元,比上年减少了163.36亿元,占总出口交货值的16.16%。


  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上海、江苏、浙江)。该经济区域有209家中小企业入围500家,入围企业户数比上年减少了4家,出口交货值合计2948.87亿元,比上年减少了806.37亿元,占总出口交货值的38.55%。


  南部沿海经济区(福建、广东、海南)。该经济区域有174家中小企业入围500家,入围企业户数与上年持平,出口交货值合计2798.75亿元,比上年减少了137.37亿元,占总出口交货值的36.58%。


  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该经济区域有5家中小企业入围500家,入围企业户数比上年增加了1家,出口交货值合计71.95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6.13亿元,占总出口交货值的0.94%。


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该经济区域有12家中小企业入围500家,入围企业户数比上年增加了2家,出口交货值合计151.01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5.65亿元,占总出口交货值的1.97%。


        大西南综合经济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该经济区域有8家中小企业入围500家,入围企业户数比上年增加了2家,出口交货值合计170.81亿元,比上年增加了95.01亿元,占总出口交货值的2.23%。

     
        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2009年没有1家企业入围500家,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减少了8.11亿元。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看出,北部、东部、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仍然是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的聚集地,无论是入围500家企业户数还是出口交货值,均占500家的主导地位。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以上3个经济区的出口交货值与上年相比均有所下降,但东部、南部沿海经济区受影响的程度更大一些;黄河中游、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入围500家的企业户数和出口交货值均有增加,表明中部地区具有出口潜力;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在入围企业户数和出口交货值上实现了双增加,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加了125.34%,特别是四川省和重庆市入围500家的企业户数占该经济区域入围企业的55%,出口交货值占该地区73.36%。四川省和重庆市在该经济区域的区域龙头地位已经显现。


  C 小型企业下降幅度大于中型企业


  2009年500家中,中型企业459家,较2008年减少了4家,出口交货值为7069.34亿元,较2008年下降了4.92%;小型企业41家,较2008年增加了4家,出口交货值为580.87亿元,较2008年减少了95.87亿元,占总出口交货值的7.6%,比上年下降了0.16%。入围门槛为6.99亿元。


  2009年500家中,459家为中型企业,平均出口交货值为15.4亿元,比上年户均出口交货值减少0.66亿元。中型企业中,排名第一的企业出口交货值为146.51亿元,而末名企业出口交货值为6.99亿元,相差139.52亿元。41家小型企业入围500家,平均出口交货值为14.17亿元,比上年户均出口交货值减少4.12亿元。小型企业中排名第一的企业出口交货值为71.31亿元,末名企业出口交货值为7.04亿元,相差64.27亿元。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出口交货值均比2008年有所下降,小型企业下降程度要大大高于中型企业,表明小型出口企业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更大。


D 企业类型分析


  重工业出口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


  2009年500家中,重工业企业319家,较2008年减少30家,出口交货值为5305.08亿元,较上年减少1285.39亿元,占出口交货值69.35%,较上年下降6.23%;轻工业企业181家,比上年增加30家,出口交货值为2345.13亿元,比上年增加216.02亿元,占出口交货值总额30.65%,较上年增长6.23%。重工业企业的入围户数和出口交货值已连续2年下降,其中下降较大的行业有金属制品业、有色、钢铁冶炼和化学原材料业,表明在世界经济下滑过程中,大宗原料需求减少,对重工业企业出口影响较大。轻工业企业户数和出口交货值均比上年有所增加,其中增幅较大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和纺织、服装业,表明轻工业产品的国际需求呈刚性,弹性较小,在世界金融危机下仍有更好的机会。


  2009年,纺织、服装、皮革、羽毛及其制品业企业入围500家户数比上年增加了12家,出口交货值增加了188.42亿元,出口交货值所占比重增长了1.42%。


  E 特点


  总体规模下降幅度较大传统优势行业显现抗风险能力


  2007年、2008年工业类中小企业出口额最大500家的出口年增长分别为10.11%和0.4%,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出口增长率。2009年出口增长率为-12.26%,全国平均出口增长率为-16%,显然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出口一直是工业类中小企业出口额最大500家的主力军,但所占比重近几年有所下降,而在2009年,无论是入围企业户数,还是出口额所占比重均有较大增长,显现出这种情况的还有纺织、服装、皮革、羽毛及其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制药业等。通用、专用、交通运输、电气机械及器材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出口交货值比上年略有下降,但所占总出口交货值的比重变化较小,说明我国传统优势行业在世界经济危机中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市场份额不降反升。


  反观重工业企业,无论是入围企业户数,还是出口交货值所占比重,比上年均有较大幅度下降,特别是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钢铁业和化学原材料业,下降幅度较大,一方面说明在世界经济危机中市场的需求有所减少,另一方面也可看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作用在不断显现。


工业类中小企业出口仍以外资投资企业为主


  2009年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合计占工业类中小企业出口额最大500家户数的82.6%,出口交货值占总出口交货值的85.74%,虽然均有下降,但所占比重变化不大。表明外资、港澳台投资企业仍是我国中小型企业出口的主导力量。


  区域分布仍不平衡


  北部、东部、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长期以来施行的是外向型主导的经济,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外资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也是出口型中小企业的主要生产聚集地。2009年500家中,北部、东部、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共有462家企业入围,出口交货值合计6983.53亿元,分别占500家的92.4%和91.28%;东北综合经济区有12家企业入围,但吉林、黑龙江2省已连续2年没有企业入围;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西南综合经济区共有26家企业入围,占500家的5.2%,出口交货值合计393.77亿元,占出口交货值总额的5.15%;西北综合经济区2009年没有1家企业入围。2009年有10个省、自治区没有1家企业入围500家,显现出出口型中小企业分布东多西少、南重北轻的区域格局没有大的变化。


  通过分析,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亮点,即部分省市发展较快,已成为该经济区的中心。如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出口额占该地区出口额的100%;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的陕西省入围企业户数占该地区入围企业户数的66.66%,出口额占该地区的89.24%;西南综合经济区的四川省和重庆市入围企业户数占该地区的75%,出口交货值占该地区的89.87%。这些经济中心的形成,使之成为该经济区域的主导力量,它们在所在经济区的带头作用、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影响力、对周边省市的影响力、以及带动该经济区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F 建议


  四项建议促企业健康发展


  2009年世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外部需求进一步缩减,中国出口受挫。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计划,中小型外贸企业从中受益匪浅。但不利于出口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因素依然存在,如融资难、国外贸易保护加大、履约风险、结算风险和汇率变动风险等,使企业成本上升,阻碍了出口型企业的发展。


  提高企业抗国际风险能力


  2009年国外对我国共启动了116起贸易救济案件,反倾销、反补贴是其主要形式。企业个别应诉、接受调查,面临技术和财力方面的重重困难,难以取得有利效果。建议由政府组织、各行业商(协)会出面,对受诉企业进行培训,了解国际规则,资金上给予受诉企业一定支持,支持企业积极应诉、捍卫企业权益。


  国际贸易的不稳定,一些国家或地区信用恶化,使进出口贸易中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进一步加大。呆账、坏账往往使出口型中小企业陷入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建议国家大力支持信用担保,收汇担保和再保险业务,增强出口型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汇率走向的不确定也是影响出口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民币贬值无疑能给出口型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增强商品出口竞争力,但过分贬值则易遭受其他国家的谴责和报复,使贸易摩擦加剧,同时也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政府应合理调整汇率,使出口型企业对人民币的走向有一合理预期,同时防止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便于企业企稳发展。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抵押资产少、财务制度不健全、贷款金额小、业务量大等多种因素,大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安全和成本因素等原因不愿对中小型企业放款,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大都来自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因此建议,国家应建立一套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机制和标准,支持地方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并适当降低这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适当放宽存贷息差,使这类金融机构敢贷、能贷款给中小企业。


  优化产业结构、商品结构


  为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目标,政府上调了部分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主要涉及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点从500家中可体现出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出口交货值比2008年增长10.05%,纺织、服装、皮革、羽毛及其制品业比上年增长1.42%,而通用、专用、交通运输、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与2008年比基本持平。从短期来看,国家的出口退税手段对刺激出口是有效和必要的,但从长远来看则不利于产业结构、商品结构的调整。中国出口企业已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中、低档出口商品已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成本竞争优势明显。我们应利用世界经济危机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使技术创新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和产品获得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低价扩张出口不仅流失企业应得的利润,又浪费资源,容易引起贸易争端,得不偿失。


  促进区域经济区均衡发展


  东部地区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聚集了大量人才、技术、和国内外资本。500家中的475家企业出自东部地区,其出口交货值占总额95%;而中、西部地区横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却仅有25家企业入围,出口交货值占总额5%。


  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能源储藏丰富,人力成本低,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正不断完善中西部的基础设施。由于产业升级、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东部地区部分产业已向或正向中西部转移,随着产业的聚集,各区域经济中心的雏形已经形成。例如,西南综合经济区域的四川、重庆,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域的陕西,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域的江西省、湖北省等,均已显现出区域经济的中心作用。这些中心省市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所在区域的发展,并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特别要注意的是东北、西北、西南综合经济区域又是我国边境地区,发展对俄罗斯、中亚、西亚、东南亚边境贸易的条件得天独厚,只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定会开辟出新的外贸市场,促进该地区的出口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并使我国的外贸渠道更加多样化。 

上一篇:央行称货币超发不可避免,否认会出现高通胀   下一篇:供需增势回稳,生产资料价格或将小幅上扬

合肥市企业(企业家)联合会 合肥市工业经济联合会
地址:合肥市庐阳区霍邱路6号 邮编:230001 EMAIL: 1161590375@qq.com TEL: (0551)65136583 FAX: (0551)65136583
 技术支持:新干线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9023400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1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