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省市地方“两会”,在总结“十一五”及去年成绩的同时,对“十二五”规划及开局之年的工作进行展望和部署。“十二五”开局之年,各省市做些什么?特撷取部分省市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和要点,并加以点评,以飨读者。
广东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7.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9%;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计划。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抓好以下工作: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扩大新兴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模式,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继续做好家电和摩托车下乡、以旧换新工作。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280项,投资4300亿元。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深化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提升工程和示范企业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百强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核电设备、风电设备、输变电重大装备、数控机床及系统、海洋工程设备5个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提升发展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会展、现代分销等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发展总部经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和建设,集中优势资源推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照明3大产业率先突破,促进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节能环保、海洋等产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带动东西北地区发展。加快实施5个一体化规划,推进10大工程建设,推动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3大经济圈深度合作。
山东
2011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存量调整,继续实施10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40个特色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再实施1000个重点技改项目,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力争全年技改投资8700亿元,增长15%以上。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海洋开发等重点领域,出台实施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配套政策,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团队建设两个关键环节,实施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特色产业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三是深入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突出企业质量主体作用,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加快构建质量诚信体系。四是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以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为重点,以资产、资源、品牌为纽带,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全面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服务体系,破解融资瓶颈,减轻企业负担。五是加快推进信息化。推动“三网”融合,加强物联网建设,扩大增值服务。大力发展软件产业,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工业设计,加快云计算、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一卡通、无线城市等信息化工程建设。六是大力开展“市场营销年”活动。
重庆
2011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5%,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
2011年将重点做好8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和改善经济运行调控。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稳定市场预期。引导信贷资金合理投放,发挥担保、小额贷款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作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二是着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完成工业投资2600亿元。基本建成整机加零部件2+6+200垂直整合的笔记本电脑一体化基地,形成4000万台产能。完成MDI一体化等项目前期准备等,加快长安千亿汽车城、北汽银翔西南基地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重钢环保搬迁。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启动建设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组建百亿元级科技投融资集团,建设国家检测中心基地。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下降。三是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四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五是实现三峡后续工作良好开局。六是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全面打响两江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片区开发攻坚战,建成投产一批重点项目,力争实现“两年见成效”目标。完成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二期工程,加快西永综合保税区配套功能建设。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力争外商投资额8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200亿美元。七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简化审批手续,发展微型企业2.5万户。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八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内蒙古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7%,节能节水减排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2011年,要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投资、消费持续较快增长。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组织实施自治区重点工业项目300项,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5100亿元。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资源型产业发展水平。优化电力结构,继续推进东西部两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光伏产业基地建设,全年新开工风电规模35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2万千瓦。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政策的导向作用,吸引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地,带动非资源型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发展工程机械、运输机械、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光伏产业及其配套产业。加强大型风电设备生产基地建设,提高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提速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接产业转移项目。科学制定园区产业规划,认真研究财税、金融、土地和资源配置支持政策,加快建设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重点培育60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努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认真落实扶持中小企业政策,扎实开展“促进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活动,全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大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力度,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全力抓好节能减排。
江苏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以上,实际利用外资继续保持全国领先;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好国家下达的任务。
2011年要大力优化投资结构。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重点保证在建、续建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集中力量组织实施200个重点项目,规划储备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项目。在产业方面,着力推进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扶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适应国际需求结构调整、国内消费升级和科技进步新趋势,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推动新兴产业产品规模化市场应用。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使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改造提升制造业。着力优化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让更多的“江苏制造”上升为“江苏创造”。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大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上海
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2011年将积极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必须加快服务业发展、加快制造业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依托“四个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对接国家战略规划,有舍有取,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研究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抓紧实施一批专项工程,启动建设商用飞机发动机装试基地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等一批项目建设,密切跟踪上海数据港云计算服务平台等一批新兴产业领域项目,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制造业改造升级。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自主品牌汽车发展。聚焦国家战略,抓好国家重大专项组织实施工作,积极推动相关专项任务落地,促进阶段性成果转化。加强前瞻布局,在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启动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力争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大力提升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运用新兴网络和信息技术,推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着力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大力推进物联网、新型显示、网络和通信、集成电路、汽车电子产业发展。
四川
2011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2011年将努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动对接国家支持的重点和方向,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万亿元。大力实施一批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启动实施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和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加大对统筹城乡、改善民生、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投资。加快推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深入实施“网购网销”工程。
着力做强做大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实施“7+3”产业发展规划、8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启动“5785”战略工程,加快推进四川省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构建成德绵内广遂电子信息等5条万亿元产业带。加快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着力构建7个增加值超千亿元产业。加快“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产业布局调整,深入实施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着力打造8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园区基地。深入推进“两个带动”工程,构建中小企业协作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50个主营收入超百亿元企业,扶持发展小微企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3000亿元以上。
狠抓已签约项目落地建设,统筹推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现代物流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做好配套企业引进工作。力争引进国内省外资金600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90亿美元以上。
陕西
2011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7%,万元GDP能耗下降3.5%,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2011年将努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的势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突破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5%,安排省级重点项目430个,其中续建项目190个,新开工项目50个,前期项目190个,年度投资2300亿元。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继续壮大优势支柱产业。围绕建设国家大型煤炭示范基地,加快实施神华陶氏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进程,大力发展以汽车及零部件、输变电设备、数控机床等为主的先进制造业,抓好陕汽25万辆重卡及30万辆微型车、比亚迪70万辆轿车等重点项目建设。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支持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在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上率先突破,形成以西安专用设备研发生产基地和太阳能电池及硅片加工产业集群为龙头,商洛、咸阳、榆林、渭南等产业聚集区为支撑的基本布局,启动建设兆瓦级光伏发电项目,今年太阳能光伏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
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支持西安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园区,引导新建项目和关联企业向园区集聚,壮大产业集群,向2015年9个园区工业产值超千亿元的目标迈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以新一轮产业转移为契机,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加强与江苏等兄弟省份、境内外知名企业和商协会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