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正式发布,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发力点就是备受瞩目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提升民生水平的几大关键措施,一是大力发展保障房;一是大幅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还有就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 发展经济、促进民生,让居民生活更具幸福感。这一“蓝图”蕴含了几多产业投资蛋糕?又可以为资本市场创造几多投资机会?让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专家为你一一解读。
-收入篇 搭乘“十二五高铁”提升财产性收入
16日,“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让投资者兴奋的是,在“完善股份制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后增加“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提法。 在楼市被严格调控的背景下,资本市场无疑将成为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十二五”规划把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作为重点放在突出位置,也将对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新的投资机会正在不断涌现。 作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基本纲领,“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自主创新,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华安基金指出,在“十二五”规划的大方向下,新兴产业、消费升级以及传统行业中的技术升级行业将面临全新的投资机会。 著名私募、瑞天投资李鹏也告诉记者,“最关注两会期间行业政策的变化,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关注的重点,经济结构调整是大趋势,相关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出对行业的作用非常明显,不管是短期的热点炒作还是长期的投资机会都会比较突出。”
-发展篇 七大新兴产业吹响经济升级转型进攻号角
刚刚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指出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到2015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中国GDP的比重将提高到8%,到2020年将升至15%。 规划纲要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以掌握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引领支撑作用,依托优势企业、产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应用示范等环节,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拓展,组织实施若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
●相关数据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产业调整转型升级”课题组测算,未来3年新能源产业产值可望达到4000亿元;2015年环保产业产值可达2万亿元;信息网络及应用市场规模至少达到数万亿元;而数字电视终端和服务未来6年将累计带动近2万亿元的产值。按照五年翻一番的速度推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应该高于20%,成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助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