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企联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协会中心
协会简介
企联章程
组织机构
部门设置
协会媒介
代管协会
新会员入会条件
入会条件
邀请函
申请表
登记表
团体会员
新闻综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综览>> 新闻综览
供需严重失衡,中国本土车企多数盈利大幅下滑
更新日期:2011年12月1日  浏览次数:次   字体【
时至岁末,国内车市又遭遇一个“坏消息”。近日,国内主流上市车企披露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多数厂商净利润大跳水超50%,部分企业亏损过亿。

 

  “国内多数企业盈利大幅下滑,意味着这个行业的投资与需求供给可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失衡。”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汽车行业研究员铁志海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国内车企对于市场的认识还是存在巨大的偏差。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经历了年均超过20%的增长,部分本土对于市场形势判断过分乐观,盲目加大投入,扩张规模,导致市场稍微放缓盈利压力就陡增;同时,由于企业疏于管理,成本预控能力差,本就薄弱的盈利状况经不起市场环境的一点风吹雨打。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导致车企巨亏的根本原因在于车企产能拓张过快,而今年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可流动资金减少导致购车需求下降,市场面资金趋紧;而且,今年国家的3项经费整顿,预计车辆的政府采购将大幅减少,最终导致汽车销量增长低于预期。“在供需失衡之下,车企降价促销,而汽车制造成本却不断上涨,导致车企盈利情况堪忧。”

 

  除此之外,本土车企内在也存在一些因素。铁志海指出,由于本土企业多以价格取胜,缺少核心竞争力,产品多集中于低端;其次,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中无论从质,还是量上都难以真正成为企业新的利润源;再次,近期,国内通胀压力增大造成人力等成本的大幅增加,由于产品附加值低、且市场地位不高,加大了成本转移难度。

 

  “从人均汽车保有量来说,中国的汽车市场还处在上升阶段,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应该说销售量和利润下滑,是结构性的,不是全局性的。”铁志海指出,本土车企目前的困境或许只是短暂的。在当前严峻的市场局势中,本土车企应尽快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合理路径。

 

  铁志海则建议:第一、重视研发,提高自身产品品质,提高技术含量,向高附加值产品进军,完善产品结构。第二、理性发展,脚踏实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防止盲目扩张,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企业经营压力增大。第三、扶持重点企业,尽快形成规模较大的汽车产业集团,增大抵御风险和市场波动的能力。第四、开发包括海外以及国内三四线城市的新市场。

上一篇:大而不强我国机床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下一篇:济南等22家消费维权单位炮轰通信业3大霸王行为

合肥市企业(企业家)联合会 合肥市工业经济联合会
地址:合肥市庐阳区霍邱路6号 邮编:230001 EMAIL: 1161590375@qq.com TEL: (0551)65136583 FAX: (0551)65136583
 技术支持:新干线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9023400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1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