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7日上午,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在合肥皖能大厦召开安徽省企业申报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专题研讨会。省工经联会长张德山,专家咨询委负责人陈家宝、胡斌、龚仁和,秘书长缪静林出席会议,特邀省经信厅产业政策处负责人参加会议。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滁州工经联负责人和全省八家申报企业负责人参会。赵言、朱晓宁代表合肥工经联参会。会议由胡斌主持。
中国工业大奖是我国工业领域的最高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已举办过六届。大奖的评选条件高、要求严,前六届全国获得大奖的企业奖99家、大奖的项目奖144家、表彰奖111家,平均每届只有59家企业获得大奖和表彰奖。
首先,缪静林介绍了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申报工作会议精神及申报条件、方法、要求等。
随后,龚仁和对申报工作进行了指导,特别指出,申报题目要选准,材料要过硬,强调了申报过程中的六个环节,申报材料要经过中国工经联审查、国家有关行业协会认定、专家组考察评审、评审委员会审批、并向社会公示、最后由国务院颁奖。 陈家宝特别强调,申报材料要与国家大政方针相一致,材料要突出企业的特点和亮点。
参会的各市工经联负责人分别发言。赵言介绍了合肥市上届申报的成果和本届申报的情况。第六届,我市的科大讯飞和阳光电源两家企业分别获得中国工业大奖的项目奖,万力轮胎获得大奖的表彰奖。本次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申报,合肥市工经联特别重视,不仅在会员群里发了通知,还通过市政府网站,向全市企业发了申报的信息。这次我市有合锻智能、荣事达电器、泰禾智能三家企业申报,均是合肥工经联的会员企业。
参加申报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的海螺集团等八家企业分别介绍了企业申报的基本情况。之后,与会人员展开了研讨。
最后,会长张德山讲话。他详细介绍了安徽申报中国工业大奖的历史。安徽省是第二届开始参加中国工业大奖评选的,以后参加的企业,一年比一年多,从第二届的两家,到第六届的十家。本届申报工作,省工经联将成立专门班子,对申报企业进行帮助指导,主动沟通,积极协调、做好服务。企业在进行申报时要树立信心,抽出专门人员来做,同时可以借鉴已获奖企业的经验,结合企业自身切实做好申报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