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企联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协会中心
协会简介
企联章程
组织机构
部门设置
协会媒介
代管协会
新会员入会条件
入会条件
邀请函
申请表
登记表
团体会员
百家论坛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百家论坛>> 百家论坛
叶檀:央企沉迷投资市场将毁灭中国实体经济
更新日期:2010年3月18日  浏览次数:次   字体【

房地产交易获得暴利之时,通常房地产已经成为投资品,此时企业也罢、个人也罢,投身房地产市场并不是为了解决民众的住房难,而是为了追求投资品价格不断高涨的成就感。
  当央企大规模介入房地产市场,只能说明两点,第一,房地产市场成为暴利行业;第二,央企不以实业立足,转而谋求以资产价格的上涨追求高额利润。 2009年,是央企大规模介入房地产之年。134家央企,约七成企业涉足房地产,但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仅有16家左右。由房地产、证券投资而来的非经常性收益,被部分央企用作增加收入、提高利润进而提升考核绩效的“速效”手段。据非正式数据,去年二季度,非主业央企的房地产业务季度直接利润平均占企业当季总利润的28%。经营状况好的,能达到企业当季总利润的35%甚至还多。

  央企还是中国实体经济的干城吗?央企在投资市场沉迷下去,将成为中国实体经济的毁灭者。

  首先毁灭的是财富。2009年年底,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公布了央企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统计,目前有68家央企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截至2008年10月底,央企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合约市值为1250.0亿元,形成了114.0亿元的浮动净亏损。相信这个数据是个保守的亏损数据。由于央企的特殊性,他们不仅是国有企业,理论上财富由全体国民所有,并且,央企还能够获得廉价资金、优惠政策与财务核销,不难得出结论,央企所毁灭的财富是中国国民的财富。

  有人会辩解,房地产与金融衍生品截然不同,中国房地产处于上升周期,从1998年房地产市场化以来,房地产小跌大涨,央企投资房地产一本万利。央企中仅母公司和二级企业设立房地产公司的房地产资产总量,目前就已经高达1800亿元人民币,通过房地产市场的运作完全可以变身成为18000 亿,房地产业务对于央企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往后央企掌门人再也不必为赢利指标发愁。

  仅举一个小例子,就可以证明此等辩解是多么软弱。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前,香港楼市好到炒作楼花,没人相信香港房地产市场会崩溃。但现实是,当货币突然紧缩之后,房地产如同不堪一击的多米诺骨牌,所有的投资者深套其中。除非央企个人都是房地产炒作高手,能够高抛低吸,否则,央企在推高房价的同时,也在把自己推向终结。央企惟一可以依靠的是政策,在房地产赢利时可以记在本企业的功劳簿上,一旦房地产滑坡可以让政府买单,也就是让纳税人买单。国资委不是给炒作燃油期货的航空公司买单了吗?

  其次毁灭的是中国实体经济的根基。当央企成为金融市场的操盘手,而不是实体经济的推动者时,中国实体经济的堤坝将从里到外被蛀空。

  2009年央企大量介入房地产市场是个典型的货币现象。大量过于廉价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大型企业,企业将部分资金挪用作证券与房地产投资资金,在货币激素的刺激下,大宗商品与房地产等资产品价格节节高涨,这更刺激了央企投资房地产市场的热情。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抑制,这场没有刹车的狂飙突进只有一个终点,那就是泡沫破裂、市场崩溃,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央企介入房地产也是伪市场现象。央企借垄断优势积累了丰厚的利润,可以得到廉价的资源,而激励机制无法跟上,根据公司治理学者 Michael Jensen提出的自由现金流量假说(free cash flow hypothesis),央企管理层倾向于把净利润用于再投资而不是分红,因为分红会导致管理层可支配资源的下降。而房地产市场能够把权力、资源、收益与潜规则结合得天衣无缝。

  如果任由其发展,有一天我们一觉醒来,会发现自己投资的国有航空公司原来是金融衍生品投资公司,中电集团是房地产市场的大鳄,所有政府认为应该在国计民生、经济实体中发挥顶梁柱作用的央企,不经意间全都成为金融公司。只要资本泡沫崩溃,中国实体经济将一地鸡毛,就像次贷之后惨淡之极的美国实体经济。

  为了避免产业空洞化、副业主业化,从2004年起,国务院国资委曾圈定中房、保利、华润、招商局等16家央企主业从事房地产,其他央企应把房地产业务剥离给这16家。但利益所系,实施过程遭遇巨大阻力,反倒是2009年的房地产泡沫之风吹出了央企地王,直接成为中国地价和房价的推手。

  作为矫正,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十一条”)中,罕见的提出“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企业的房地产投资行为”,《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出台,提出央企要慎重进入股市、房地产和期货等高风险领域,已经进入这些领域的,要规范程序,严格考核。而且从2010年开始,国资委在对央企考核中将对非经常性收益减半计算。但去年底、今年初,中国电信集团依然高调宣布进军房地产、中国人寿(601628)买下远洋地产16.57%的股份。

  要矫正央企的房地产毒瘾,除了行政命令之外,断绝央企过多的优惠政策与资金,提高融资成本,辅之以考核方式的变革,才能收些微之效。否则,嘴里严厉,手下慈爱,优惠尽享,央企将继续在投资市场、在房地产市场飞奔,直到中国经济无法支撑。 

 央企的“豪迈”是任志强们的悲哀

  前不久,任志强在微博上透露,华远集团要参与北京大望京一号地的拍卖。如今,铩羽而归,任志强在微博上发牢骚:华远拍地再次以失败告终。自2001年起,华远在所有的公开拍卖中都只有失败。我们无法承受这样的天价,只好承认自己的无能。于是转入二、三线城市希望不是凭胆量而是凭品牌取胜。而潘石屹则回应称:不是你的无能,是央企太有钱了。更耐人寻味的是,此前潘石屹已经在微博上称:我劝任志强不要去参加大望京一号地的拍卖,争不过人家(中国字头的公司),任总一意孤行……

  为何牛气如任志强和潘石屹者,也一个牢骚满腹,一个提前“缴械”?央企的威力为何如此之大?

  央企的威力的确大,他们有的是钱,但需要追问的是,他们哪来的钱?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的发言或许可以提供答案。在今年“两会”上,张梅颖说,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宽松货币政策下,银行主要的贷款给了国字头企业。“钱多得流油,就去当地王,这是老百姓绝对不能接受的。看着地王是我们的国企,我都傻了。再别提长子了,广大中小企业吸纳了2.5亿的农民工,他们是共和国的什么子?”由于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抑制土地价格上涨过快,因此有网友调侃道,“共和国的长子们——央企也太不给‘老爸’面子了。”

  地王频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拉高房价,这是毋庸置疑的。

  也许有人会说,地价高了,政府收入高了,会有更多的钱投入给保障房建设,这未免天真。据悉,今年国家在保障性住房上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是632亿元,貌似不少,但是要知道,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15910亿元,是632亿的25倍。2009年房地产销售额是43995亿元,是632亿的70倍。因此有业内人士称:“仅仅拿出2009年土地出让收入的1/25,房屋销售的1/70来搞保障性住房,在地方对保障性住房本来就没有积极性的情况下,这种投入不要说抑制房价,就是解决少部分人的住房问题都很难。”

  据报道,在社会舆论和上百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推动下,二次房改已经列入本次人大会议正式议案。其核心内容是:确立住房是准公共产品,由政府主导提供房屋住房服务,供应对象是占城镇人口60%左右的中等收入家庭,根本目的是解决夹心阶层的住房问题。在笔者看来,初衷虽好,但如果不严控当前的房价,不确保资金真正投入,这些设计就难免陷入困境,成为水月雾花。

 央企抢地冲动从哪里来?

  央企抢地,在过去一年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2009年全国各地产生的90多个地王中,央企占了60个左右。

  但央企这次抢地“意义非凡”,不光一日拿下了三个“单项”地王,更是给了前两天刚闭幕的两会一个惊叹号。

  中信地产以52.4亿元的总价创下北京拍地最高总价。远洋地产旗下子公司远豪置业以40.8亿元竞得北京新“单价地王”。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旗下世博宏业以17.6亿元拍得北京“楼面地价地王”。

  是什么让央企能在舆论的口诛笔伐中仍然毫不犹豫地给已经疯狂的楼市再添一把火?说到底还是钱在作怪。

  首先,2010年起,央企即将面对的是新一轮的三年期业绩考核,新业绩考核办法给了央企负责人为了自身利益而产生的拿地冲动。

  根据国资委的新办法,央企如果从事非主业投资所获的收益,都将减半计算,为了控制央企地王的诞生,国资委还特地强调,土地转让收益属于非经常性收益。

  国资委的新考核办法表面上为了平抑房价,暗地里却给一些央企钻了空子———土地转让收益虽然属于非经常性收益,但只要不是直接卖地而是造楼卖商品房,就可以算成盈利了。

  是造码头、修铁路、上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短,还是盖商品房的周期短?是从事老本行投资收益高,还是买卖楼盘赚价差收益高?不用企业的财务总监算,老百姓都知道央企的算盘怎么打。

  其次,除了考核办法推动之外,央企疯狂抢地还因为没有了对手。3月10日晚,国土资源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这则《通知》直接收紧了房地产商的资金链,导致很多民营地产商开始退出土地拍卖的角逐。

  显然,央企没受资金的困扰,它们不光融资能力强,而且融资成本低。相比黯然神伤退出一级市场的任志强,央企显然从容得多,大方得多。

  最后,从年度财务报表的好看程度分析,拿地也不失为把报表做得漂亮的方法之一。央企主业很多属于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业的去库存化进度远比其他行业理想,央企自然急于扩大地产比重。而且,央企大多是垄断性行业,完全可以用垄断行业的利润来弥补房地产业短期的占压资金压力,以更快的扩大地产份额。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央企这么做,符合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但央企自己恐怕都忘记了,它们从来就不是纯粹的自由竞争主体,在中国市场中,央企原本应该扮演的角色是市场守望者和定海神针。

上一篇:任志强:中国房价问题的根源是制度   下一篇:罗奇:要求人民币升值是错误方向

合肥市企业(企业家)联合会 合肥市工业经济联合会
地址:合肥市庐阳区霍邱路6号 邮编:230001 EMAIL: 1161590375@qq.com TEL: (0551)65136583 FAX: (0551)65136583
 技术支持:新干线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9023400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1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