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今年第三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一系列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将集体亮相。李稻葵、张燕生和袁钢明等重磅经济学家日前齐聚清华园,对于即将公布的中国经济“秋季报”提前预热。
明年GDP降到9.5%
CPI仍在3%临界点
今年前两个季度,中国经济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第二季度GDP增长10.3%,比一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清华大学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近10%的高速增长水平。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明年GDP增长速度应该从今年10%的水平略微下降到9.5%左右,但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CPI今年和明年仍然会在3%的临界点左右,或者在临界点以下徘徊。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虽然经济运行增速温和放缓,但我对现在的经济形势非常乐观。现在房地产开始挤压泡沫,而且挤压是慢慢进行的,这是一种再好不过的过程。
世界经济可能再探底
关键在良好合作
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步履艰难,未来世界经济是继续缓慢复苏,还是面临“二次探底”?中美经济学家的观点截然相反。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今年9月下旬,美联储突然宣布三项新的救市政策,接着在不到一周后,美国又宣布了3000亿美元的解决方案和500亿美元的基础建设投资计划。为什么经济在复苏轨道上运行时突然出现这么巨大的救市政策?如果没有大的危机,会有这种事情吗?我认为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并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
美国财政部驻中国特使杜大伟:我们相信“二次探底”对美国来说不太可能,因为美国经济现在发展的速度虽然比以前缓慢,但是在不断地恢复,逐渐地恢复。世界经济也不会有“二次探底”,因为现在主要经济体之间协调得比较好。如果协调得比较好,就不会有“二次探底”。我们需要主要经济体之间良好的合作以防止“二次探底”。
汇率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中国其实是一个机会
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政客不惜践踏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抓住人民币汇率问题大做文章,威胁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中国经济应当如何应对外来压力的挑战并主动掌握话语权?
欧盟委员会驻中国代表团经济与金融部主任Annika Melander:我们不能将责备人民币作为我们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案,因为这是一种非常天真、非常幼稚的做法。并不是中国的错误导致了世界经济的问题,中国对世界经济做出了贡献。对于世界经济来说,中国其实是一个机会。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所所长张燕生:在过去这么多年来,我们的贸易顺差主要以加工贸易的顺差为主,而加工贸易顺差的主体是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也就是说,中国的顺差可能是美国顺差的一部分,是德国和韩国顺差的一部分,是日本顺差的一部分。那么,这个责任应该怎么承担呢?如果让中国人来承担,我们发现这将是非常不公平的。
房地产将回归基本功能
如再抬头将有更严厉措施
国庆节前夕,国家公布房地产新政的二次调控,随后在全国市场掀起了一股风暴。房地产调控未来将走向何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今年4月17日公布的房地产调控“国十条”对房地产的投资和消费做了严格的界定。对于消费,政府可以帮助你,但对投资将给予严厉的打击。这说明房地产将回归到基本功能,因此今年的房地产调控就跟以往存在根本的不同。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房地产调控还要继续下去。如果房地产再进一步抬头,我估计一些更严厉的措施还会出台,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宏观经济稳定和老百姓的民生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