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企联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协会中心
协会简介
企联章程
组织机构
部门设置
协会媒介
代管协会
新会员入会条件
入会条件
邀请函
申请表
登记表
团体会员
合肥经济纵横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合肥经济纵横>> 合肥经济纵横
皖企借力上海展会谋求大发展——农交会见证十年跨越
更新日期:2010年1月11日  浏览次数:次   字体【

   [阅读提示] 1月2日,以“十年农展,十年跨越”为内容的第十届安徽农产品(上海)交易会落幕。 10年间,农交会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成长为展示安徽农业形象、与苏浙沪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开辟了又一条通道。

  市场: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

  粗粮、炒货、山核桃、茶叶……交易会推出的优质绿色农产品点燃了上海市民购物热情。“在交易会第一天就有近三分之一的农产品卖断货,一些参展商甚至急调产品来沪。”省农委副主任许伟介绍,短短三天,现场采购市民达6万多人次,销售额1995万元,上海市民对安徽农产品的喜爱可见一斑。

  “今年是我第八次来了,年年雷打不动。 ”家在上海徐汇区的朱竞杰笑着说,邻居、朋友都知道元旦可以来这里买年货,安徽农产品质量非常好,今天买了很多茶叶、炒货、土鸡蛋,花了1000多块钱。

  “泡菜很受欢迎,今天刚开馆2个小时就卖出了200多袋。”淮南白蓝集团的余龙梅经理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太火暴了! ”亳州同仁堂饮片公司参展商说,虽是第一次来参会,但明显感觉到这个“10岁”的农交会已非常成熟,在上海市民中有口皆碑。

  “对皖货的认可并非一日形成,是10年来安徽用优质农产品精心培育所得。 ”省农委主任张华建感慨地说,一开始上海人也是用挑剔的目光打量安徽农产品,一年年办下来,过硬的品质逐步赢得认可。

  2000年10月29日,首届上海农交会开幕,次日我省与上海联华合作,80多个农产品首次摆进上海大超市。而今天,以燕之坊为代表的一批皖字号已在上海顶级超市开设专柜,我省农产品在上海市场份额已由10年前6%左右提升到15%,以年均近1个百分点的速度猛增。在上海1200亿元的农产品年销售额中,我省已占有200亿元。

  产品:从传统走向现代

  在农交会序馆里,陈列着一组组我省农产品十年前初进上海时的旧包装与现在新包装对比:从麻袋、蛇皮袋到精美包装,再到QS认证、条形码身份识别。

  10年前的食用油多是用玻璃瓶子装,看上去跟医用盐水瓶一样,“粗笨难看,就算摆到超市里也乏人问津。 ”大平公司经理张辉介绍。而现在瓶子细长精巧,装在原木打造的礼盒里,冠以“九道”系列名称,每斤可卖300多元。再如大米,记者看到原来包装就像化肥袋,麻绳一扎就拖来展销;现在大米则是精心分拣,真空包装。同样,良夫、香泉湖等一批粮食加工企业变化巨大,其背后则是安徽粮食生产的飞跃:2008年全省粮食产量604.7亿斤,比2000年增加110.3亿斤,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加工值406亿元,是2000年5.1倍。

  “10年前我们农业产业化刚起步,来上海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一下就露出品类少、包装差、不规范的缺点。 ”许伟说。而现在,我们可以一口气推出1500多种农产品,且全部有条形码身份认证。本届交易会上还利用网络将生产“实况转播”到上海人面前,“只要在电脑上鼠标一点,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农作物生长和工厂加工情况。 ”许伟介绍。

  农产品质量也迅速提高。今年新开发绿色食品产品200个,有机食品40个,全省已有36个全国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731万亩,基地数量和规模处于全国前列。大别山黑毛猪、万佛湖鱼头、黄山徽菇等一大批名牌产品享誉上海滩。

  中药、畜牧、水产……新旧对比令人鼓舞。从2000年到2008年,全省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从50个增加到433个,农产品加工值从430亿元增加到1995亿元;今天9816种农产品摆上各地超市货架,而2000年,这个数字仅是418种……10年里,上海农交会见证了我省农业由传统向现代的大踏步前进。

  主角:从政府转向企业

  每年,各省到上海举办农展的很多,而唯一坚持十年不间断的只有安徽,是实打实的效果给予了企业动力。

  眼瞅着火暴的购物场面,詹氏核桃公司营销总监章燎原感慨地说,几年前他是经多次动员才来参展,“没想到给我提供的是进军大上海的平台。”是农交会使自己有缘结识上海商界人士,将产品打入上海。和詹氏山核桃一样,借助农交会,霍山迎驾贡酒成为上海600家酒店的宠儿,年销售额达上亿元。

  正是尝到了甜头,企业参会热情高涨,从政府强推“要我来”变成主动登台“我要来”,以致出现展位僧多粥少的情况。“目前只选择精品、名优产品参加,尤其是今年,特别强调以市为单位,力推主导品种、特色产业、名牌产品和重点企业。 ”许伟说。

  评价一台展会成功与否,关键看市场与企业的角色。十年来政府角色日渐弱化,企业走向舞台中央,如今上海农交会有固定时间、固定模式、稳定的消费群体,一台名牌展会的各个要素已逐渐成熟。 “今后政府的角色将日益淡化,以企业和市场为支撑,农交会将永不落幕。 ”张华建说。

  “希望更多皖企借力展会,把握市场脉搏,扬帆出海。 ”张华建说,上世纪70年代安徽农产品在上海份额占三分之一还多。但随着上海消费档次提高,我省农产品越来越不适应需求。转变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作为,皖企正加倍努力,期待重做大上海市场的“主角”。

  重心:从展销到交流合作

  回顾10年农展,其重心和功能也在不断变化调整,这种变化反映出我省农业开放层次的日益提高。

  “一开始农展目的很单纯,就是去推销。 ”许伟介绍,前三届都是以现场展销为主,让上海市民接触、了解和认可安徽农产品品质。从第四届交易会开始,突出了农产品订货交易和招商引资,如今沪苏浙地区在我省投资从事农业生产、加工和贸易的企业和经营户达1645个,引进资金166.5亿元。从第七届开始,皖沪两地以更新的思路、更广阔的视野进行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且这种特点越来越明显。

  在交流中寻求合作。第七届交易会上,上海市农委与省农委签订《依托“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展示中心”加强农业合作协议》,开启了合作新阶段。也就在这届交易会上,双方合作第一次突破农业领域,实现农业、旅游同台唱戏。如今,上海农交会已成为我省与苏浙沪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交流中展示形象。 10年来农展全面展示了我省农业取得的成果,提高了安徽农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安徽农产品“优质”、“安全”、“绿色有机”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为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交流中发现不足。国际采购商坦言,安徽农产品“品牌和包装上还有差距,推广力度也不够”。专家认为,与山东、河南等相比,安徽既有纬度、区位优势,发展无污染的绿色农业条件更得天独厚,理应发展得更快一些。 “这些都为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张华建说,我们有理由期待下一个十年安徽农业的新腾飞。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

上一篇:安徽企业景气全面回升   下一篇:合肥科技优势 变为发展优势

合肥市企业(企业家)联合会 合肥市工业经济联合会
地址:合肥市庐阳区霍邱路6号 邮编:230001 EMAIL: 1161590375@qq.com TEL: (0551)65136583 FAX: (0551)65136583
 技术支持:新干线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9023400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1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