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6日上午召开的合肥市民生工程暨财税投融资工作会议上,市政府以“合政(2010)1号文件”形式,正式颁发了2010年关于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意见,一条条“真金白银”般惠民新政自2月26日开始惠及合肥城乡百姓。
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存荣说,民生工程的特点是小而散,要提高民生工程建设的质量效益,积小成为大胜,要以老百姓实用为第一原则,把这项与百姓密切相关的好事办好;财政投入再多,如果没有老百姓的参与和主动性,再多也是白忙;民生工程一定要注重成效,成效是第一位的,而不只注重成绩和数字。在宣传上要注意创新方式,不要“自说自话”,要用老百姓的语言,让群众真正知晓。
该“一号文件”,今年我市继续实施原有28项民生工程,其中前10项具体内容如下: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高标准,实现农村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对市区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200元,三县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元的特困群众给予差额补助。
●农村五保户供养。继续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稳步提高五保对象生活质量。三县分散供养五保户的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1500元,市区分散供养五保户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1540元。
●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保障。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生活费补助范围。
●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符合政策规定的计划生育家庭,在国家奖扶标准的基础上,合肥市继续按照每人每年增加120元标准,给予奖励(特别)扶助,并确保奖励(特别)扶助资金及时、准确和足额发放。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自2006年7月1日起,20年内,对大中型水库移民每人每年补助600元。2010年,基本解决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等突出问题。
●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方式以发放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全面实施廉租住房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范围,对城市(含县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4平方米的城市低保家庭做到应保尽保。
●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对符合政策规定的重度残疾人给予生活救助,缓解重度残疾人劳动能力丧失、医疗康复支出负担较重、生活水平偏低等困难。2010年,城镇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补助600元,农村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补助360元。
●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同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继续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全面免除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费用。享受城市低保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将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作为已有的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项目的扩充内容。
●新型农民培训工程。
其他重点内容还有,将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由年人均80元提高到年人均12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120元,实施城乡医疗救助、继续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加大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28项民生工程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都增加了新的内容。
特别一提的是,在去年28项民生工程基础上,合肥市今年还将新增实施5项民生工程,其中重点内容有:新建和改建县级社会(儿童)福利院中心2个,新增床位170张;在17个乡镇创办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添置必要的图书和体育活动器材,在全市农村确定255个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之家配备电话、电视机等设备;规划建设标准化光荣院1所,安置床位110张;在10个乡镇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加固校舍面积1344640平方米,重建71347平方米等。
信息来源:合肥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