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水务局获悉,我市制定申报的《合肥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近日通过了国家水利部的批复,合肥被确定为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市。按照这个规划,合肥将实施六大水利工程,把城市变得“水清岸绿”,风景如画。 水生态系统规划“全国试点” 国家水利部近日发文《关于同意合肥市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的批复》,正式确定合肥市为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市,至此,我市已成为全国第11个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市。 “尽可能地减少人工整修痕迹,充分展示河湖的自然风貌和发挥河湖的生态功能。”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说,该规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目标年为2012年,第二阶段目标年为2015年。规划的范围界定为滨湖新区范围内的巢湖岸线、塘西河与十五里河及西南部水系和老城区范围内的环城河及城市重要饮用水源地的大房郢水库。整个工程可归纳为“水系整治与亲水岸线、水系沟通与生态补水、湿地重建与生态护岸、水源涵养与引泉入城、管道截污与中水回用、生态调度与引江济巢”六个组成部分,形成较为完整的生态滨水工程布局。 六大工程造就“水清岸绿” 据了解,该规划将实施六大工程,确保庐州城变得“水清岸绿”。 1 投资12.6亿元 让滨湖的水系更“亲民” 据介绍,水系整治与亲水岸线工程位于我市滨湖新区内。 该项工程初步设计已经完成,按照规划,工程总投资约为12.6亿元。目前,沿河两岸截污工程已结束,塘西河局部河段治理正在进行,其他工程计划在陆续开工建设。 2 结合引江济淮 让环城水系“活”起来 按照规划,第一阶段重点完成我市西南部水系和环城河水系开展生态补水工作。远期结合引江济淮工程,进一步增加我市城区水系的生态用水需求。 该规划对水资源做了基本配置,提出了增加我市水资源利用量的有效途径,一是通过扩大董铺水库溢洪道,适当提高水库正常蓄水位,挖掘水库的供水潜力,二是依托淠史杭灌区节水改造和大别山水库群的优化调度,增加对合肥市城区的水量分配。 3 申请亚行贷款 修复“巢湖之肾” 据了解,巢湖岸线总长度185.21公里,其中,我市滨湖新区环巢岸线长16公里。根据巢湖崩岸演变情况和成因,专家提出了利用巢湖丰富的底泥吹填构筑环湖湿地,布置消浪、防浪林带及水域水生植物,通过湿地重建与生态护岸的方法抑制湖岸崩塌。 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滨湖新区环巢湿地重建与生态护岸工程,总投资约2.2亿元,该工程初步设计已完成并被列入亚行贷款项目,目前完成约1公里岸线的试点工程建设。 4 投资10亿元 引大别山甘泉水入肥 据了解,目前我市日平均供水量为90万立方米,预测我市2012年日平均供水量为138.6万立方米,最高日供水量为163.7万立方米,年供水量约5.1亿立方米;2020年平均日供水量将超过200万立方米,年供水量约8.0亿立方米。我市董铺、大房郢水库在干旱年份最多只能提供0.8亿立方米原水,加上引淠河灌区应急补源的2亿立方米,原水总量不足3亿立方米,城市用水的缺口很大。 规划提出“引泉入城”的新方法。从长远上看,直接利用管道将泉水引入城内,不仅可使我市市民饱饮山泉,享受清洁饮水,同时也有助于部分释放董铺、大房郢水库承担的城市供水任务。 根据这项规划,合肥近期“引泉入城”规模30万立方米/天,年引水量为1.0亿立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 5 入湖河道全线截污 不让一滴污水入巢湖 目前合肥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5万立方米/天,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2020年将达到190万立方米/天,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 为保护巢湖水环境,改善城区河流水质,合肥市对所有入湖河道将实行“全线截污”工程。 6 实施引江济巢 让巢湖两年“换血”一次 据了解,该项规划还对巢湖的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进行了综合规划,提出了引江济巢方案。 预计引江济巢工程实施后,年均新增引江水量约12亿立方米,约占巢湖正常库容的70%,基本恢复至建闸前水平,水体自然更新周期由现在的12年减少为不足2年,配合巢湖流域污染源治理,在实施引江济巢3年左右后,全湖水质能稳定在Ⅳ级及以下,并可有效抑制蓝藻大规模爆发。
来源:合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