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合芜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刚刚获批,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再次引人注目,加上之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我省唯一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合肥市高新区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历史机遇,多重优惠政策在此地叠加。这也让高新区理所当然地成为我省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向着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的微笑曲线“嘴角”端攀登。承接中创新、创新中发展,引入高端产业成为高新区的历史任务。
◎示范区、试验区两项惠政叠加高新区
前不久,国家科技部刚刚批复了合芜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再获关注。
实际上,作为已经上升至国家层面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自今年初获批就吸引了最多的目光。
上述试验区、示范区两区的叠加中,合肥市高新区作为我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正迎来众多政策叠加的难得机遇。合肥高新区作为全省自主创新的高地,肩负着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和打造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先行区的重任。
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兵说,随着皖江示范区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皖江40条”的出台,高新区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将以40条政策出台为契机,加快承接高端产业转移。
“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研发中心、总部基地、生产基地等产业转移趋势明显,我们的承接势头更好。”李兵表示,合肥科教资源优势明显,高新区一方面打造品牌,一方面打造平台,打造新的创业创新环境,以吸引企业来这片热土做大做强。
◎引进、培育、上市三招承接高端产业转移
怎样把握叠加机遇推动高新区发展?怎样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在李兵看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是加快承接的重点,由此加快实施“重点企业发展计划”,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以期产生规模集群效应,加快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促进企业上市成为高新区要使出的“三招”。
李兵介绍说,加快实施“重点企业发展计划”,就是要聚焦发展势头稳、自主创新能力强、人才聚集效果好、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集中精力、集中资源、重点支持,打造以格力、美的、三洋等为代表的千亿家电产业集群;以长安汽车、大陆轮胎、熔盛重工为代表的千亿汽车与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同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并建设一批百亿产业园。
加快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瞄准电子信息、公共安全、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孵化培育一大批高科技中小企业,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加速发展,到2012年培育亿元以上创新型企业200家。
“目前高新区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有60多家,力求到2012年上市企业突破30家。”李兵说,通过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使其成为承接高端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
李兵同时表示,承接产业转移关键在产业,重点在项目,重大项目将是下一步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优势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综合配套等,高新区将谋划和储备一批大项目,并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如促进长安30万辆微车、熔盛重工、动漫主题公园、蓝光DVD、蓝光LED、示范区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快落地,早开工;推动格力变频压缩机和电机、大陆轮胎、三洋机电产业园、苏宁电器等项目快建设、早见效,使之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实实在在的成果。
而据了解,合肥高新区正在加快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建设,加快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搭建承接高端产业转移新平台,全面落实自主创新优惠政策,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撑能力。 来源:安徽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