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将超2000亿元 从相关部门获悉,未来5年,电子信息产业仍是我市大力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5年力争培育出产值超亿元的电子信息企业近百家,预计到2015年,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超过2000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9年的14%上升到16%,打造电子信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打造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京东方六代线的液晶屏、赛维的太阳能电池以及科大讯飞的语音产品,这些产品逐渐为市民熟知。随着京东方、鑫昊、赛维、友达、彩虹蓝光LED这些“龙头”项目的进驻,合肥正努力打造电子信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未来5年,合肥将培育出产值超亿元的电子信息企业80~100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20~25家,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5~8家;培育8~10家电子信息企业在国内外上市,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中的电子信息跨国企业在合肥实施10~15个项目;全行业形成12~15个中国名牌产品、5~8个驰名商标。
本土化企业勇立潮头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占全市经济比重逐年增加,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本土的家电制造、集成电路、通信、电子元器件、新型平板显示几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新的产业基地已现雏形。
纵观合肥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绝大多数企业都是本土企业,如美菱、荣事达、美的、海尔等本土家电巨头,以及科大讯飞、科大恒星、工大高科、海特微波、润东电子、国晶电子等,都是在合肥土生土长,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除此之外,以合肥京东方、鑫昊PDP等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除了厂商均已“本土化”之外,众多厂商的研发也都立足本土化,甚至本地化,创新成果显著。
培育引进50个创新团队
相关数据显示,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合肥以占全省7%的人口,拥有全省45%的科研机构、70%的中央驻皖科研机构、99%的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63%的科技人员、58%的科技经费,科技实力为人瞩目。
“五年内,合肥将有针对性地培育引进50个左右创新团队、500名左右的国内外技术领军人才和5万名左右产业人员。”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电子信息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将更为完善,人才队伍将进一步壮大。预计到2020年,合肥的电子信息产业将实现产值超过5000亿元,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