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合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在现代产业基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工业发展中,合肥着眼于做大经济总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双重任务,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调整产业结构,为工业经济带来持久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
10月8日上午,由联想集团和仁宝电脑共同投资建设的联想(合肥)产业基地项目开工仪式在经开区举行。作为合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大亮点,联想(合肥)产业基地主要生产联想笔记本电脑和一体台式机,预计明年年底投产,年产能超千万台。
“十一五”以来,京东方、海润光伏、赛维LDK、鑫昊PDP……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纷纷聚集合肥,带动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新型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无中生有”、快速突破,在全国确立了领先优势,合肥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
“十一五”时期,合肥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户数增加2.3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3.8%提高到23%。截至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38户,实现产值2021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和产值的20.9%和53.6%,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省市级116个。
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源自于近年来合肥坚持对工业大项目的投入,源自于合肥对工业投资结构的优化。
“十一五”期间,通过引进京东方、鑫昊PDP、法液空、熔安动力、赛维LDK、彩虹液晶玻璃、大陆轮胎、格力电器等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合肥汇聚资本之水,成为投资“洼地”。“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了2000多个工业项目,净增142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但迅速做大了全市工业总量,而且优化提升了产业结构,增强了发展后劲。
同样,合肥还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做强优势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006年起,合肥开始实施“121”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每年重点推动10个新开工重大工业项目、20个续建重大工业项目、10个竣工投产重大工业项目。
技术改造方面,“十一五”期间,合肥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304.6亿元,是“十五”总和174亿元的7.5倍。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在发展中,合肥还推动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实施节能技改项目,坚决淘汰、关闭落后产能和技术,对淘汰的生产设备进行废毁处理,并出台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大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十一五”时期,合肥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但作为能源消耗第一大行业,工业单位能耗却呈现快速下降态势。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市的比重由2006年的54.9%下降为2009年的44.6%,“十一五”期间,我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以上,提前超额完成下降20%目标,工业为全市节能降耗作出了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通过生产粉煤灰加汽混凝土砌块、水泥添加粉煤灰、混凝土搅拌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合肥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 来源:合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