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两个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总产值236.88亿元,同比增长59.4%;3月份,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正式跻身“国家队”……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只是合肥两年多来承接产业转移大潮的一个缩影。2010年1月12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正式获批后,合肥承接产业转移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区划调整后,作为皖江示范区“一轴双核两翼”中的最重要“一核”,合肥承接产业转移站在了新的起点,开启了新征程。
勇立潮头开创“新天地”
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合肥始终勇立潮头:一项项鼓励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先后出台,一个个对接产业转移的工业园区掀起建设高潮,一支支实力不凡的招商队伍奔赴珠三角、长三角及沿海各地,一个个产业转移项目在合肥动工、投产……随着承接产业转移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将目光投向合肥,在肥投资兴业。
作为示范区最重要“一核”,合肥在示范区的作用越发凸显: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36.6亿元,占示范区总量的3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60亿元,占示范区总量的3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11.1亿元,占示范区总量的37.6%;全市实现出口总额78.2亿美元,占示范区总量的54%……
承接产业转移,时不我待。今年合肥将继续启动承接产业转移“新引擎”,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发展思路,重点承接发展以新型平板显示、LED及光伏太阳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产业。
招商选资抓住“生命线”
“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关联度大、带动性强、投资强度大,抓好一个可以引来一串、吸引一批项目落地,甚至带动一个产业的兴起。”
两年来,合肥坚持把招商选资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生命线。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合肥在招商过程中始终坚持目光向外、招大引强。“比如引入京东方,就为合肥打造了一个平板显示产业基地,直接带动27家以上的上下游企业落户新站区就近配套,总投资将超过400亿元,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除了京东方这样的“大手笔”外,熔安动力的引入则打造了一个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万达商业广场在最短时间内就产生了强大的集聚效应。
“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排头兵”,不仅意味着要在承接的数量、速度上有新突破,更要在承接规模、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园区建设
“筑巢引得凤凰来”,皖江示范区启动建设两年来,合肥17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集体发力,在主战场上舞出精彩。2011年,全市开发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94.8亿元,同比增长52.5%。
今年合肥将以大发展全方位承接产业转移,积极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并依托合肥现代显示、光伏光热研究院等平台,引导园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在创新发展方面率先示范。
在紧抓政策优势外,今年合肥将加快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环保、物流、通关等公共配套服务平台发展,进一步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园区整合、扩容、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同时,加强与周边及沿海地区的合作,共建产业承接特色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