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合肥跨出重要一步。在日前召开的第八届文博会上,科技部、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首批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名单,合肥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功入选。
入选首批国家级示范基地
开展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将进一步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作用,更好地引导和推动各地文化和科技融合,增强文化产业领域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此次,合肥与北京、上海、深圳等16个城市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近年来,合肥加大对文化的投入,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培育文化企业市场主体,积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路径。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6月,合肥申报的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合肥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项目研究》获得立项支持,其阶段性成果《大力推进合肥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体系建设》于2011年12月在《科技日报》头版刊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合肥创建国家级示范基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2010年,合肥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50亿元,占GDP的5.6%;2011年,合肥文化产业增加值约达210亿元,占GDP的5.8%,合肥的文化产业发展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文化产业总量和增速也稳居全省各市之首。
随着网络、数字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与科技融合得更加紧密,文化创意、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日趋活跃。目前,我市已有1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6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
为了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我市计划以国家智能语音产业基地项目、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项目和全球“音谷”声音创意产业基地项目等为典型个案进行探索,使科技文化新兴业态成为合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市政府文化与科技融合推荐项目,目前,全球音谷创意产业园区正在火热建设之中;“合肥世界之窗科技创意产业园”有望今年建成,成为与南京共享、共赢、共创的合肥首席文化创意地标。
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700亿
未来,合肥将以文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提高文化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重大文化科技项目为支撑,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为载体,提升文化科技发展水平,壮大文化产业。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700亿元,占全市GDP的10%。
围绕这个目标,合肥将重点发展“七大产业”(即智能语音、动漫游戏、数字出版、影视制作、文化旅游、文化会展及电子商务、其他新兴文化业态),实施“三大工程”(即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创新项目带动工程),推进“四项行动”(即文化科技攻关行动、文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行动、文化标准化建设行动、文化品牌打造行动)。市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为建好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合肥将在组织、政策、金融、人才等四个方面强化保障。
来源:合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