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合肥已基本建成和投入使用各类保障房54421套。在这项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上,我市大力推行新举措,严肃划定“红杠杠”,探索出一条建筑质量安全管理的新路径。上半年,合肥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安全接受住建部检查,获得高度评价。
严管重处贯穿施工过程
保障性住房工程一直是合肥建筑质量管控的重点。据市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执行严格的竣工验收制度,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三抓手”,为保障房质量铸就了“铜墙铁壁”。一是严格控制建材生产质量。今年初,市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对82家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专项检查,黑脸铁腕不留情,通报处理企业12家。二是严格进行建材进场检验。施工、监理企业对涉及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建筑材料以及墙体材料、门窗、电线电缆等产品,必须进行见证取样和检测。三是严格管控检测机构。今年,市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组织专项检查2次,通报处理检测机构9家,并通过月报、突击检查等形式夯实基础。
质量安全“终身制”
建设保障房,责任重于山,合肥力推质量安全责任“终身制”。
建设过程,关键在“管”,管在于“严”。合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建设单位不办理施工许可等手续擅自开工,施工、监理企业项目负责人不在岗履职,施工企业不按图施工,这些行为都是严控严管的对象,一旦查实,严惩不贷。
建好保障房,建设单位可不能就此“甩手”。按市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的要求,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前,要组成质量问题处理接待小组,并在现场设办公室,接待住户投诉,及时处理问题,在工程质量保证金返还前,不得解散上述机构。
建设、施工、监理企业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还要在工程上设置竣工铭牌,标明开竣工时间、主要负责人姓名,责任人对保障房项目的质量安全承担终身责任。
争优创杯“向上看”
强化保障房的质量安全,不仅仅是要满足广大群众的居住需求,更要“向上看”,建设出品质工程、典范工程。合肥鼓励保障性住房工程争创“优质工程”、“琥珀杯”和“黄山杯”。
为了“向上看”,合肥市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要求,保障房建设工程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严格按图施工,确保监理到位,把关建材质量,强化现场管理,坚决消除隐患,严肃处理“违规”……
|